以更好服务带来更多中医药获得感
近日,2025年全国中医药服务管理监督与法治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。系统总结回顾了2024年中医药法监、医政、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,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,并对做好今年的中医药服务管理、监督和法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凝心聚力催奋进
听完会议报告,“提气”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共同感受。
过去一年,中医药系统凝心聚力、担当作为,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,推动中医药融入医改政策,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法治保障,推动中医药法监、医政、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取得新成效。一年来,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,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中医特色重点医院、中医康复中心、中西医协同“旗舰”医院建设顺利推进,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中医馆设置、中医医师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,中医优势专科、县级中医医院“两专科一中心”建设推进,中西医协同“旗舰”科室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进一步深化,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深入实施。中医药法治保障进一步完善,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立法取得重要进展,地方中医药法规进一步健全,中医药标准化行动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。
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勇表示:“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局长会的具体举措,信息量大,指导性强,对我们做好全年工作、谋划‘十五五’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特别是会议将中医医政和法治工作融会贯通、系统谋划,将更有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,保障医疗服务质量,促进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。接下来,重庆将在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会上传达学习会议精神,印发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,细化措施逐项贯彻落实。”
“2025年是‘十四五’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‘十五五’规划谋篇之年,做好今年中医药工作意义尤为重大。”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余静表示,此次会议是2025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召开后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第一个专项工作会,青海将按照会议要求,进一步细化2025年中医药法监、医政、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等方面的工作。
凝智共谋强服务
百姓“获得感”是这次会议的热词。会上,多位参会代表围绕如何建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,推动优质中医医疗服务提质扩容,展开了深入交流,分享各自“法宝”。
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,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罗增刚表示:“在中医服务方面,基层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关注的重点。我们通过市委、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,如治未病工程、名医下基层工程、社区健康乡村工程等,将中医药优势资源下沉到基层,尤其是边远山区。我们还推出了流动医院服务,为医疗资源匮乏的山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。”
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是陕西的重中之重。陕西2024年设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专项资金,用于基层名医传承工作室、中医优势专科、中医馆、中医阁等项目建设,强化过程管理,持续效果跟踪,确保建设成效。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孔群介绍,目前,全省区县级中医院共建成中医优势特色专科近200个;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,示范中医馆占比达15%,提前实现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。村卫生室中医阁占比11%。形成县级龙头强、乡镇枢纽壮、村级网底牢的中医药服务格局。
四川用好资金和项目的牵引作用,撬动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。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苏晓川表示:“四川省本级安排资金3.81亿元,以重大项目带动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。全省中医医疗机构超1万所,中医医院366所,开放床位9.55万张,中医药年诊疗量突破2亿人次。聚焦特色优势发挥,推动服务能力更加优质,获批建设80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、4家中西医协同‘旗舰’医院、31个中西医协同‘旗舰’科室。”
以评审为抓手,加强内涵建设。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,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敬杰分享了贵州的经验:“我们以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为抓手,通过评审提升服务能力。去年,贵州省共有7家中医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,还有7家通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。这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,说明这几年我们抓内涵建设成效显著。”
河南把“关键小事”做成“贴心实事”,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,通过28项举措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、优流程、提质量、强能力。例如转变药学服务模式,让用药“好一点”。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,建设处方前置审核系统、点评系统,推行配方颗粒自动化调配、智能化煎药全流程可追溯,以“进好药”“调好药”“煎好药”服务全链条保障让患者用好药。推行疼痛综合管理、手术质量安全行动,让“疼痛轻一点”。广泛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,探索围术期“中医助力加速康复(CM-ERAS)”理念和方法,为患者制定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,术前调畅情志,术中温经升阳,辅助体温控制,术后减轻疼痛。
上海则紧盯重大民生项目,强化社区专病专科内涵建设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监管处处长刘华介绍,依托市委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,在全国率先针对社区开展200项特色专病专科建设,覆盖全市80%社区卫生中心,在2023年首批支持76项基础上,2024年又支持70家立项。而在中西医协同方面,上海在国内率先制定西医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地方规范性文件,出台《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执业管理办法》,建立西学中分级分类管理体系,将中医服务诊疗项目根据风险和难度分为三个等级,分别进行授权和管理,进一步调动了西医医生的积极性。
青海将“三医联动”作为破题之道,推动藏药制剂“用得上”“花得少”,极大提高了基层使用藏医药的积极性。余静介绍:“青海通过深化卫健、医保、药监三方面合作,开展了一系列工作,我们制定了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藏药制剂目录,去年底,联合省医保局将部分藏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。目前,全省累计有530种藏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全省范围内均可进行医保报销,并可在所有医联体内调剂使用。”
凝思共行抓落实
与会代表们带着学习经验、贯彻落实的决心和抓好工作的信心从全国各地而来。多名参会代表表示,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此次会议部署,将会议精神转化为系统谋划、扎实推进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成效。
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齐虹霞表示,2025年,海南省中医药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,把中医药振兴发展融入自贸港封关运作大局,坚定不移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,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,推动市县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,加快推进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中西医协同“旗舰”医院等中医药重点项目建设。
苏晓川表示,下一步,四川省将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,坚持发展与规范并进,以构建“四全”为重点,即优质高效均衡可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、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全面协同模式、中医健康服务全过程监管机制、中医药全链条发展的政策环境,全面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潘霜表示,近期将召开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,持续推动相关政策落实。此外,县级中医医院“两专科一中心”项目建设对广西等发展欠发达地区非常重要,广西将按照国家中医药局的要求,切实发挥中央资金效益,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,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勇表示,河南将结合本省实际争取更多政策支持,积极谋划省内项目,围绕锚定质效导向培植优质医疗资源、锚定需求导向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、锚定目标管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、锚定优势互补深化中西医协同发展、锚定数字赋能提升医疗机构智慧化水平、锚定量质双升加强队伍建设,努力打造河南中医医疗服务高地,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。